2024-10-22
近年来,合作市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全力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
产业旺,则农民富。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坚持把推深做实特色种养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措施和主攻方向,重点发展六大特色产业,建成种植养殖示范基地31个。美仁牦牛遗传资源已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通过,进入公示期。建成全州首个区块链溯源智慧牧场。种植饲草料4万余亩,扶持2家饲草加工合作社和1家企业发展壮大,每年生产青贮包、颗粒饲料1万余吨。种植大黄、当归、黄芪等中藏药材1.1万亩,成功将川贝母人工驯化,培育了中藏药材种植新的增长点。种植羊肚菌等食用菌400余亩,带动300余名农村妇女就近务工。打造甘南高原夏季草莓基地1处,持续推动种植业转型升级。投资146万元实施佐盖多玛乡村集体牧旅产业发展项目,使当江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8.6万元,较上年增长6倍。产业振兴是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全面增长,千方百计助力群众增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稳就业,则底气足。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延续就业政策保障措施,实施稳岗就业项目,继续落实外出务工人员劳务补助、交通补贴,促进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就业增收。加大“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力度,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力度,同步实行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切实发挥乡村公岗在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关键作用。今年,聘用乡村公岗1160个,乡村振兴专岗78人,开发乡村物流寄递公岗38个,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056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789人,“点对点”输转五批次500人,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17家,吸纳劳动力就业1135人。实现家庭劳动力就业全覆盖,让群众用勤劳的双手迎来稳稳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
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总要求,始终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深入实施农牧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和美乡村创建行动等,加快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造提升。结合全省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依托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打造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20个,自然村覆盖率已达90%以上,卡加曼田园综合体入选全省乡村振兴实践教学基地,香拉村获评省级和美乡村称号,麻木索那、仁多玛村成为牧区振兴的样板村。通过统筹本级财政、争取上级支持、整合项目资金等方式,先后改善村组道路、供水设施、农村电网,受益农牧户3万余人,乡村生活便利性和发展条件显著提升。广泛动员全市干部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统筹推进农牧村“三大革命”、村庄清洁行动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大治理、生态环境大优化、城区环境大整治”主题实践活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17个,生态修复面积达9000公顷,乡村整体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逐步实现了由“经济跟跑者”向“生态领跑者”的华丽转身,不断改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李蕊
通讯员:王风英
编辑:才让杨宗
责任编辑:史志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