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科技支撑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2024-11-11

近年来,临潭县以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目标,持续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对接合作,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优势农牧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农业科技协同创新、重大项目申报实施、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交流培育方面聚焦发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持续深化“走出去”“请进来”合作交流。聚焦聚力中国农科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成立领导小组和规划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品牌化体系建设、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优质生态产品产业链锻造、本土人才培养七个工作专班,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多次与中国农科院对接洽谈、沟通交流,中国农科院全方位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推行“3+N”机制,定期派遣专家组深入实地调研指导,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推广牦牛、肉羊、湖羊、油菜、牧草、饲料、兽药新品种新产品21个,推广种植优质高产油菜、蚕豆和牧草新品种4200亩,推动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与临潭县主导产业发展深度结合、转化运用,为临潭产业振兴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持续提升“含金量”“含绿量”产品价值。坚持走高原农特产品绿色生态价值转换之路,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持续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对接合作,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农特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品牌孵化与公共赋能、标准化和科创加工技术“三大中心”,创新打造高原特色农牧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和产品检测“三大体系”,为高原设施农业、中藏医药、蔬菜、牛羊肉等优质产业和产品提供全方位服务,带动高原农特产品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提升牦牛藏羊、中藏药材、高原夏菜、高原油菜、优质青稞、高原菌类等高原农特产品生态价值。严格按照“产业布局区域化、基地建设集群化、发展方式市场化、农特产品绿色化”发展思路,聚焦藏中药材当归、柴胡、党参、黄芪、大黄的品牌塑造和标准体系建设,建立藏中药材要素服务市场,全面形成独具特色的藏中药材流通体系。精准研发高端产品,谋划建设“高原厨房”,加快“咖啡糌粑”“牦牛米线”“低糖青稞饼干”等预制菜转化推广,全面建设产品追溯平台、认证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仓储物流管理平台和价格指数发布中心,特色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社会公信力、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

持续拓宽“集群式”“规模化”发展路径。立足得天独厚的农牧业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牛、羊、中药材、高原夏菜、食用菌、小杂粮等特色优势农牧产业,全方位建基地、夯基础,全领域育主体、添后劲,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农牧业效益不断显现。投入各类产业发展资金15.94亿元,实施特色种植基地、标准化养殖小区、农产品加工等项目563个,重点打造中药材、高原夏菜、蚕豆、食用菌等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14.2万亩,特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打造肉牛、牦牛、肉羊等标准化养殖小区59个,规模高效养殖占比逐年攀升。临潭当归、临潭大黄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7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6个农产品被创建为“甘味”品牌,5个农产品荣获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博览会金奖,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同时,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成功引进总投资15亿元的风机叶片夹芯材料制造、总投资10亿元的智能化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总投资5.3亿元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总投资5.08亿元的中藏药材标准化加工基地等产业类项目,低碳农业综合体系和现代产业发展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今年拟签约医用鸡蛋—智慧鸡场创业园、益生菌纯菌粉、牦牛骨髓胶原蛋白肽等项目,待综合冷链物流项目建成后将及时入驻,加速构建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服务链的产业发展生态,即将产生集群发展的“虹吸效应”。

持续锻造“沉下去”“留得住”工作队伍。高度重视本土人才培养,选派3名农技专业人才前往中国农科院跟班学习,努力锻造一支带不走的本土人才队伍,让科技的种子在临潭大地生根发芽。坚持把就业创业和技能培训作为关键要素,实地对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示范点等新型经营主体产业技术需求,协调中国农科院“一对一”对种植户、养殖户进行良种繁育、田间管理和疫病监测、育肥饲料配方、饲养管理等产业技术指导培训,设立农科特色的“田间课堂”3个,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20余期,开展技能培训1096人次,培训种养殖大户、本地技术能手、专业技术人员1150人次,完成劳务输转3663人次,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张彩霞 彭翠筠 石志安

编辑:才让杨宗

责任编辑:史志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