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4日 星期五

凝聚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甘南州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综述

发布日期:2024-07-12 浏览次数:6366


各族人民要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共建精神家园,守望相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甘南各族儿女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感触很深,这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甘南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汇的民族自治州。长期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群众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在突出“六个聚焦”、实施“六大行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甘南的征程上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甘南特点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以人为本、人民至上,民生福祉迎来新飞跃—— 

梦想凝聚力量,团结开创未来。甘南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目前,全州先后被命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6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04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5个;受到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4个、模范个人19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1个、模范个人79人。


在临潭有一位回族“羊爸爸”他叫苟海龙,与20多名养羊人有着一个湖羊梦。

2011年,在外经商小有名气的苟海龙毅然决然地回乡创业,用多年的积蓄盘活了原来濒临倒闭的卓洛乡养殖场,成立了临潭县农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升级改造传统羊圈,购置先进设备,高薪聘请技术场长,吸纳牧民群众饲养员,建起了现代化育种大棚。

合作社里不论回汉藏,场长、技术员、饲养员个个“爱场如家,爱羊如子”。给初生的小羊羔配奶,为生病的羊诊病,清理羊粪、羊舍通风、按时添加饲料……苟海龙与20多名农牧民群众同吃一锅饭,为同事们切生日蛋糕,为大家的奋斗鼓劲打气。身为养羊人,他们是快乐的奋斗者,也是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者。

甘南州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宣传思想工作大局,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甘南教育实践馆,开工建设甘南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表彰推荐工作,先后涌现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王万青、“全国扶贫楷模”张小娟、“草原环保卫士”卓玛加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道吉草等先进人物。以“润物细无声”的理念和多种形式方法深化宣传教育,让“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州大力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大工程”、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活动,深化拓展“沿洮沿黄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区”联创共建行动,全州74万各族儿女守望相助、同心同德,共同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之歌。今年1月,甘南州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兼收并蓄、多元一体,民族文化展现新活力——

“噢,拉索,唐东杰布,千年之后,天降神人,炼铁水造铁桥,尝百草开医药,启智巧继百工,聚歌舞创藏戏,世人称颂为‘铁桥喇嘛、藏戏癫僧,百工之王,藏药仙翁’……”伴随着男声藏语咏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石榴杯”甘肃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甘南州“南木特”藏戏《唐东杰布》中拉开了序幕。

《唐东杰布》以鲜活真实的藏族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时代主线,追寻唐东杰布这位藏族历史上著名的桥梁建筑家、藏戏创始人、藏医药家一生的信仰追求和丰功伟绩,剧情生动地展现了藏、汉文化和科技交流的史诗画卷,折射出民族团结的优秀社会历史传统。

2024年春节期间,一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春节晚会在甘南大剧院上演。晚会用文艺的形式表现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时代精神,继承和传播民族文化,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这既是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繁荣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具体实践,民族团结是历史的传统,也是时代的追求。甘南州以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为载体,定期举办州县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演”,电影《甘南情歌》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唐东杰布》获得甘肃优秀剧目展演“特别奖”。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选2019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创排播出《高高的扎尕那》《花儿哟,两连叶儿》等影视作品,搭建起各民族人员交往、文化交流、情感交融的平台。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甘南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深化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着眼打造“铸牢一条主线、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进步高地,不断探索创新、突出特色、明确重点,形成了具有甘南特色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模式。

创新实施“民族团结进步+”行动,开展“白龙江流域九县区民族团结进步深化带”行动,举办“5·23”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日,打造“党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文旅融合”等品牌。扎实推进“沿洮沿黄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区”联创共建行动,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推动甘南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大抓治理。全州近7万名党政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基干民兵编入网格,凝聚形成促进和谐稳定的强大合力。创新完善基层党建、文明村社、美丽家园等“8+”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入网联户、联寺包僧、结对关爱、企业包联、支部联建“群众工作五个全覆盖”行动,推动“小联防”发挥“大作用”,“小网格”实现“大服务”,“微治理”释放“大能量”,真正在党政军民大融合、东南西北大联动、上下左右大协调、社会各界齐发力中编密维护稳定的安全网。“8+”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入选“2022智慧治理全国创新案例”。


璀璨星斗、多元一体,民族团结点亮无垠苍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只有语言通,才能文化通;只有文化通,心灵才能相通。”这是碌曲县玛艾镇红科小学康春平说的一句话。

作为一名民族地区的教师,康春平不知道迎来了多少来自红科地区的适龄儿童,为他们教授国家通用语言和各种知识。

15年前,康春平来到红科小学任教,那时候这里的孩子没有一个会说汉语,他的教学任务任重道远。

“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一个民族只有融入祖国大家庭才能得到永续的发展。我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康春平坚定地说。

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已深深融进各族儿女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甘南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甘南州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大力实施“童语同音”计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使用三科统编教材,控辍保学率连续3年达100%。

全州上下坚持把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推动。2023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81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45元,比上年增长6.8%。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65元,比上年增长8.1%。

甘南对标“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战略定位,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生态修复面积6.75万公顷,全州草原植被盖度、森林覆盖率分别达97%和24.57%,实现草畜动态平衡,草原生态持续向好。全面落实四级河、湖、林长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甘南州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多年排名全省第一,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尕海湿地成功入围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甘南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以来,坚持建设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的总任务,坚持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的总要求,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所有工作向此聚焦,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切实巩固深化创建成果。


如今,漫步甘南州城乡的大街小巷,处处能看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各族干部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共建幸福家园,描绘出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记者:马保真

编辑:才让杨宗

责任编辑:史志锦